144
社會與安全管理學系 安全管理專題研究 從保全管理模式與竊盜犯罪預防 提昇社區安全管理效能之研究 指導教授: 王伯頎 博士 學生: 陳佳慧(學號:01060031) 莫嘉敏(學號:01060571) 謝智宇(學號:01060270) 黃善湶(學號:01060412) 中華民國一○五年四月二十二日

社會與安全管理學系 安全管理專題研究 從保全管理模式與 ... - MCU · 2016. 6. 21. · 社會與安全管理學系 安全管理專題研究 從保全管理模式與竊盜犯罪預防

  • Upload
    others

  • View
    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社 會 與 安 全 管 理 學 系

    安 全 管 理 專 題 研 究

    從保全管理模式與竊盜犯罪預防

    提昇社區安全管理效能之研究

    指導教授: 王伯頎 博士

    學生: 陳佳慧(學號:01060031)

    莫嘉敏(學號:01060571)

    謝智宇(學號:01060270)

    黃善湶(學號:01060412)

    中 華 民 國 一 ○ 五 年 四 月 二 十 二 日

  • 1

    謝誌

    自從進入到銘傳安管系就讀以後,每一學期課程的學習,可謂受益匪淺,

    感慨萬千,增進了不少知識與經驗,其中雖遇上不少挫折,但安管系的老

    師們馬上便發現了這個現象,在了解問題後便一直給予我們很大的幫助,

    不論是實質或精神上,那時的我們,就清楚了解到授課老師們作育英才的

    偉大。

    在準備論文的過程當中,非常感謝王伯頎老師的指導和協助,對於許多

    不懂的地方,想當初在論文計畫撰寫時,準備的並不理想,在內容上有許

    多地方需要進行補強,多虧了王伯頎老師針對我們小組的論文,提出許多

    應該補強和改進的地方,使我們知道自己還有許多應加強的地方。另外在

    我們苦於不知道如何去找訪談對象的時候,經由王伯頎老師介紹,才得以

    找到符合我們研究的訪談者,在這過程當中,非常感謝王伯頎老師給予我

    們的指導與協助。也因此才能夠獲得眾老師們的肯定,使我們的努力能夠

    得到回報。也多虧了夥伴彼此協助,討論有關於論文的問題,彼此交流自

    己的想法,來想盡辦法充實我們小組的論文。且經由學姐的幫助,我們的

    論文才能夠如此順利,在預定時間內進行發表。最後還要感謝安管系所的

    大家長們所給予的支持,使我們小組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向前邁進,同時不

    辜負家人的期望,非常感謝大家。

  • 2

    摘要

    隨著整個時代環境轉變,社會結構日趨複雜,對於大多數人安全的重要性

    自不待言,而民眾的對於安全的忽略,往往成為歹徒覷覦的目標,所以許多人

    紛紛轉向求助民間保全公司,來達到個人安全的需求,促使保全公司的興起。

    所以本研究將從保全管理的模式和目前的保全設備來探討社區安全管理的效能,

    以新北市的高爾花園社區、公園四季社區、東家創世紀社區為研究對象,並製

    作問卷與他們的總幹事進行訪談。

    我們透過文獻探討來了解今日的社區大廈安全管理的概況、利用深度訪談法

    讓我們對社區大廈總幹事的經驗和大廈的安全設備能再做進一步的探討以及使

    用作業風險整合軟體 (ORMIT)作為輔助工具,將保全管理模式與竊盜犯罪預防

    系統,作為任務分析的輸入項,逐一探討主要的危險源,進而評估其風險等級;

    找出控制的方法,然後進行排序、決策,算出預期平均風險指標,再模擬實際

    執行,算出實際平均風險指標。重複利用(ORMIT)分析,可以比較前後調整控制

    對策所產生結果的變化情形。

    本研究探討後的結果為除了依賴保全和加強安全設備外,我們還能透過社區

    鄰里的守望相助、預防宣導來減低被害的機會,提昇社區安全管理的效能。最

    後我們針對本研究結果,針對提昇社區安全管理效能提出以下建議:1.社區內部

    安全設備配置間接反映安全意識。2.保全業者宜增加竊賊侵入的困難度與被捕

    的風險。3.保全業者對於強化安全防護系統的未來趨勢。4.保全業者宜事前減

    除影響社區內部發生竊盜案件的危險因子。這四項建議可作為日後規劃與執行

    之參考,以利我們擁有更安全的生活環境。

    關鍵字: 社區安全管理、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保全業者、犯罪預防、竊盜犯罪

    作業風險管理整合軟體(ORMIT)

  • 3

    目 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8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9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15

    第三節 名詞解釋……………………………………………………………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8

    第一節 安全管理相關理論探討 …………………………………………20

    第二節 犯罪預防相關理論探討 …………………………………………27

    第三節 保全業興起理論探討 ……………………………………………34

    第四節 國內外相關文獻探討 ……………………………………………40

    第五節 文獻綜合評述………………………………………………………4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4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 …………………………………………………44

    第二節 研究進行步驟 ……………………………………………………51

    第三節 資料蒐集的方法 …………………………………………………5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5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59

    第六節 研究資料的信度及效度檢驗………………………………………62

    第七節 研究倫理 …………………………………………………………6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66

    第一節 OMIT研究結果與分析………………………………………………66

    第二節 社區安全管理組織架構……………………………………………80

  • 4

    第三節 目前社區竊盜犯罪預防的模式……………………………………86

    第四節 社區安全管理的執行與服務模式…………………………………88

    第五節 訪談社區內容與綜合討論…………………………………………9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99

    第一節 結論………………………………………………………………99

    第二節 建議………………………………………………………………101

    第三節 研究限制…………………………………………………………102

    第四節 未來研究方向……………………………………………………103

    第五節 研究者的省思……………………………………………………104

    參考文獻

    一、中文…………………………………………………………………………105

    二、外文…………………………………………………………………………108

    附錄一 103年度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社區保全管理工作推動計畫。—補助計

    畫書……………………………………………………………………109

    附錄二 犯研所專題演講:犯罪風險測量與犯罪預防逐字稿………………115

    附錄三 訪談同意書……………………………………………………………137

    附錄四 提昇社區安全管理效能對於竊盜犯罪預防訪談大綱(社區總幹

    事)………………………………………………………………………………138

    附錄五 提昇社區安全管理效能對於竊盜犯罪預防訪談大綱(保全員)…140

    附錄六 提昇社區安全管理效能對於竊盜犯罪預防訪談大綱(社區居民)…142

  • 5

    圖 次

    圖 1-1-1 住宅竊盜-逐年發展趨勢………………………………………………10

    圖 1-1-2 公共設施竊盜件數-逐年發展趨勢…………………………………… 11

    圖 1-1-3 臺灣保全業概況家數演進圖………………………………………… 11

    圖 1-1-4 保全服務類型………………………………………………………… 12

    圖 1-1-5 未來社區安全管理體系……………………………………………… 19

    圖 2-1-1 需求理論階層金字塔………………………………………………… 24

    圖 2-1-2 安全事件金字塔圖…………………………………………………… 25

    圖 2-2-1 機會理論中犯罪發生的互動關係圖……………………………………28

    圖 2-2-2 日常活動理論中犯罪發生的主要因素…………………………………30

    圖 3-1-1 本研究程序圖……………………………………………………………45

    圖 3-1-2 高爾花園社區現地實景圖……………………………………………48

    圖 3-1-3 公園四季社區現地實景圖 ……………………………………………49

    圖 3-1-4 東家創世紀社區現地實景圖 ………………………………………50

    圖 3-2-1 預定進度甘特圖…………………………………………………………52

    圖 3-3-1 風險評估分析圖……………………………………………………… 55

    圖 4-1-1 社區保全管理模式與竊盜犯罪預防風險分析魚骨圖……………… 66

    圖 4-1-2 導因歸類………………………………………………………………71

    圖 4-1-3 社區保全管理模式與竊盜犯罪預防5M整體導因歸類分析…………72

    圖 4-1-4 社區保全管理模式與竊盜犯罪預防風險因子識別與評估………… 73

    圖 4-4-2 社區保全管理模式與竊盜犯罪預防面向MOL策略工具使用分析… 74

    圖 4-4-3 社區保全管理模式與竊盜犯罪預防面向COM策略工具使用分析… 74

    圖 4-4-4 直接風險指標…………………………………………………………76

  • 6

    圖 4-1-5 案場一:高爾花園平均風險指數統計表……………………………… 77

    圖 4-1-6 案場二:公園四季平均風險指數統計表………………………………78

    圖 4-1-7 案場三: 東家創世紀社區平均風險指數統計表………………………78

    圖 4-2-1 社區管理委員會之基本組織架構…………………………………… 81

  • 7

    表 次

    表 1-1-1 歷年竊盜(含汽機車竊盜)案件發生…………………………… 9

    表 1-1-2 96-103 年民生竊盜案件統計……………………………………… 10

    表 1-1-3 民生竊盜案發生數及破獲率……………………………………… 14

    表 1-1-4 近五年民生竊盜案類破獲率趨勢走向…………………………… 14

    表 2-1-1 安全管理預防理論研究文獻分析……………………………………20

    表 2-2-1 情境犯罪預防五大類策略與 25 項內容………………………… 31

    表 2-3-1 國內學者保全研究文獻分析……………………………………… 34

    表 3-1-1 案場樣本特性分析……………………………………………………47

    表 3-4-1 提昇社區安全管理效能從保全管理模式與竊盜犯罪預防面向風險評

    估 專家問卷表…………………………………………………………………57

    表 4-1-1 社區保全管理與竊盜犯罪預防初步危險分析危險識別……………67

    表 4-1-2 社區保全管理與竊盜犯罪預防情境程序法危險識別………………69

    表 4-1-3 社區保全管理與竊盜犯罪預防假設法危險識別……………………70

    表 4-4-1 社區管理委員會之基本組織架構……………………………………89

  • 8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分成三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第三節為名詞解釋。

    偷自家社區消防設備贓物被竊中國時報【張企群╱台北報導】

    新北市淡水區一處大樓社區內的 72 支銅質消防水帶頭,一夜之間被竊空,北市

    刑大肅竊組日前循線逮獲通緝中的黃凱盛,發現他竟是該社區住戶,卻罔顧人

    命,37 歲竊嫌黃凱盛是竊盜慣犯,去年底某日,他竟趁深夜住處社區保全人員

    疏於注意之際,潛入地下室、樓梯間,破壞消防設備並竊取消防箱內的銅質消

    防水帶接頭,將整棟社區大樓裝設的 72 支水帶頭偷個精光。所幸保全人員固定

    巡視,發現消防箱有遭人打開跡象,查看後驚覺整個社區的消防水帶頭全部遭

    竊,立即通報警方,並將消防設備修復。

    2014 年 11 月 17 日上午 5:50

    大喇喇拉偷接電 管委會報警逮人蘋果及時【曾伯愷/新北報導】

    新北市新莊區一名 41 歲沈姓男子(毒品前科),自稱從事土地開發多年,日前因

    租屋處未繳電費,遭電力公司斷電。前天中午男子急需用電,竟誇張的拔掉社

    區安全門上方逃生指示燈線頭,隨即用 4 組延長線私接公共用電至租處內,供

    家中電器使用。沈男以為不會遭人發現,但他萬萬沒有想到,這明目張膽拉延

    長線進家裡的竊電行為,儼然成為犯罪鐵證,遭管委會報警逮人。警方派員前

    往查看,果見 5 樓安全門上方逃生指示燈的插座,遭人用 4 組延長線私接進入

    沈男租處,隨即被警帶回偵辦,警訊後依竊盜罪嫌將沈男移送法辦。

    2014 年 10 月 23 日 16:01

  • 9

    以上兩篇報導,讓我們發現住家保全管理的重要,像是消防設備不見,要

    不是保全人員的固定巡視,一般住戶是不會去檢查的更何況是發現被偷了,要

    是等到發生了災害,一定會造成嚴重的傷亡,到那時所釀成的問題,就會很難

    收拾了。所以接下來幾個章節,我們將來討論保全管理對於社區犯罪預防的研

    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保護社會安全,防止一切危害,使民眾有免於恐懼,不但是民眾所引領期盼

    的,亦是政府重要的施政工作。然而,民眾對治安的感受與評價,主要取決於

    自身週遭生命財產權益是否被侵害而定。如被害人事先能防患未然,由保全公

    司提供保全服務,則可避免這些財物損失和人員傷亡。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

    資料顯示,自 2002 年至 2011 年,近十年全國發生竊盜案件和強盜搶奪案件,以

    最近 10 年資料進一步分析(如表 1-1-1 歷年竊盜(含汽機車竊盜)案件發生;

    表 1-1-2 96-103 年民生竊盜案件統計),雖然竊盜案件明顯仍佔全般刑案發生件

    數之大宗(如圖 1-1-1 住宅竊盜-逐年發展趨勢;圖 1-1-2 公共設施竊盜件數-逐年

    發展趨勢),但也因為隨著社會大眾從認知、接受至使用保全服務的增加,歷年

    竊盜案件的發生率也逐年下降。

    表 1-1-1 歷年竊盜(含汽機車竊盜)案件發生件數

    資料來源:內政部警政署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合  計 330,772 319,171 321,633 317,020 270,785 231,495 199,980 146,373 134,561 108,953

    發生率 -4% 1% -1% -15% -15% -14% -27% -8% -19%一般竊盜 94,830 92,022 107,329 139,964 136,359 110,796 94,163 70,469 68,948 60,643

    汽車竊盜 48,095 47,776 50,169 48,501 33,163 31,575 27,946 19,304 16,695 11,063

    機車竊盜 187,847 179,373 164,135 128,555 101,263 89,124 77,871 56,600 48,918 37,247

    年     份

    當年發生

    件 數

  • 10

    表 1-1-2 96-103年民生竊盜案件統計

    年別 民生竊盜案概況

    總數 住宅竊盜 公共設施

    發生數 佔一般竊

    盜案比例

    發生數 佔一般竊

    盜案比例

    發生數 佔一般竊

    盜案比例

    96年 39,129 32.96% 26,681 68.19% 2,156 5.51%

    97年 31,544 31.04% 20,499 64.99% 2,138 6.78%

    98年 23,230 29.83% 14,341 61.73% 208 0.90%

    99年 19,137 25.18% 11,403 59.59% 291 1.52%

    100年 15,719 23.26% 9,422 59.94% 292 1.86%

    101年 13,526 22.05% 8,377 61.93% 284 2.10%

    102年 10,770 20.45% 6,272 58.24% 148 1.37%

    103年 9,885 19.99% 5,512 55.76% 182 1.84%

    資料來源:1.根據警政統計通報 101 年第四號之 100 年民生竊盜概況資料及 104 年第 4 周

    之 103年民生竊盜案概況研究者之整理後得知。

    2.竊盜比率及件數又逐年下降的趨勢。

    3.竊盜中以住宅竊盜於各項竊盜案件中所佔比例最高。

    圖 1-1-1 住宅竊盜-逐年發展趨勢

    資料來源: 根據警政統計通報 101年第四號之 100年民生竊盜概況資料及 104年第 4周之

    103年民生竊盜案概況研究者之整理後得知

  • 11

    圖 1-1-2 公共設施竊盜件數-逐年發展趨勢

    資料來源: 根據警政統計通報 101年第四號之 100年民生竊盜概況資料及 104年第 4周之

    103年民生竊盜案概況研究者之整理後得知

    資料來源: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統計資料整理分析後得知各項建築物火災發生率

    而居民對於警察的依賴也更為迫切。惟在警力有限的情況下長期以來,民眾

    乃轉以私人力量成就個人安全需求,促使民間保全公司社區的興起。自第一家

    保全公司成立以來至今已三十多年,由於台灣在 80 年代開始的經濟起飛(如圖

    1-1-3 臺灣保全業概況家數演進圖)人們開始重視安全的需求,保全業就是在這樣

    的安全需求中所衍生出來的行業。由於時代的變遷,以前散居的型態遂已逐漸

    減少。

    圖1-1-3 臺灣保全業概況家數演進圖

  • 12

    自 1977 年第一家保全公司成立至今 36 年,各家保全公司所提供的保全服務種類

    形形色色,同時一家保全公司可能提供多項保全服務,但依其經營性質可分為

    四大類保全服務(如圖 1-1-4)而許多土地紛紛蓋起了高樓大廈,有一部分幾乎

    作為商業用途所以造成要做為居住的土地有限,以大台北地區之公寓大廈為例,

    受到都市聚居行為與土地資源稀有性之影響,近年來公寓大廈在都市中急遽成

    長,使得集合住宅出現高度私人專有與共用部分的混合情形,以及同棟居住戶

    數與人數的增加,還有許多須共同使用的公共設備設施,此日趨複雜的關係使

    得集合住宅有管理維護之必要。也使的公寓大廈的犯罪率屢屢上升,所以本研

    究將探討公寓大廈中常見的犯罪因素,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西元年

    公司數

    經營性質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合計

    目前經營項

    目合計占總

    家數比例

    駐衛保全 49 44 48 24 41 29 21 26 22 38 30 28 21 654 97.18%

    系統保全 24 30 34 19 34 29 20 25 18 26 20 13 14 468 69.54%

    運送保全 0 4 0 0 1 0 0 0 0 0 0 0 0 52 7.73%

    人身保全 23 27 24 9 24 17 11 20 12 15 16 6 8 337 50.07%

    當年申設家數 49 44 48 24 41 30 21 26 22 38 30 28 21 673 100.00%

    當年廢止家數 0 3 0 4 7 6 6 12 12 6 8 10 10 87

    當年總家數 297 338 386 406 440 464 479 493 503 535 557 575 586

    當年保全人員

    總人數 37285 41802 45803 49642 52841 55821 56016 58349 64706 69840 72384 77269 77425

    圖 1-1-4 保全服務類型

    資料來源:內政部警政署 (統計資料至 2012年 12月 31日)

    集合住宅在管理維護其共用空間、設施以及公共事務的執行方式上,大致

    分成「自行管理」與「委託管理」,前者普遍為住戶輪流負責或是聘請總幹事與

  • 13

    專職人員來協助;後者則依委外事項之多寡而分為”全部委託”與”部分委託”

    兩類(何友鋒,1992;吳毓勳,1993)。近來建築物的內部構造與設備涉及專業技能

    之處非常多,已非往昔自行管理所能勝任,加上工商社會使得現代人的生活步

    調繁忙緊湊,住戶白天能待在家中的時間有限,管理維護乃尋求建立專業管理

    服務人的角色,委託專業公司來管理維護將會是台灣公寓大廈未來必然的趨勢。

    但乃有許多公寓大廈有所謂的社區管理委員會,他們所做的決定權,對於保全

    管理的影響如何,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台灣社區安全管理維護工作,一方面是因為社區空間與事務,屬民法的司法範

    圍,社區治理採取自治原則;另一方面是因政府警力有限,必須藉由民力形成的

    全民安全防護網,以有效維持社會治安。所以,社區除非涉及犯罪案件責由政

    府警政治安部門辦理外,政府即已積極「推動社區治安工作實施計畫」,透過各

    項輔導補助與獎勵的方式,以建構社區安全維護體系、社區防災系統及家暴防

    範體系的三大目標,來落實安全社區的政策。

    安全是人類賴以永續生存的基本需求,近年來保全業日趨發達但能有許多

    人對於保全乃存有疑慮,覺得那只是個想要白白賺取錢財的事業。雖說台灣今

    日的治安沒有到很糟,但是萬事還是得小心,有些人會在家中放置寶貴的金銀

    珠寶、錢財等……,也會很小心的把它放進保險櫃中,但住家外沒有人看管,

    小偷一溜進家中,管保險箱打不打得開先扛走了再說,那家中內的層層鎖鏈還

    是沒管用的。雖然在民生案件中的竊盜案件即使逐年有下降的趨勢,但場域多

    分布於住宅(表 1-1-3 民生竊盜案發生數及破獲率;表 1-1-4 近五年民生竊盜案

    類破獲率趨勢走向),如公寓和大廈等民生住宅區常遭到竊盜。由此可見,大樓

    和住宅需要投入相當程度的人力資源、金錢資源來保障住戶們的生命、財產安

    全。

  • 14

    表 1-1-3 民生 竊盜案 竊盜案 發生數及破獲率 發生數及破獲率

    表 1-1-4、近五年民生竊盜案類破獲率趨勢走向

    預防重於事後的補救,所以犯罪預防這個概念越來越重要,要提出什麼建議來

    應用於犯罪預防和後續的補救上,此為研究動機三。行政院方面亦提出社區預

    防犯罪的六星計畫,本著警力有限,民力無窮之思維,積極輔導村里、社區成

    立守望相助隊,以達全民參與預防犯罪發生,共維村里社區安全。但主要問題

    還是在民眾防竊硬體設備不足及不良所致。因此,本研究除了提供社區安全管

    理知識外,並將保全業者納入竊盜犯罪預防重要的一環內,如此才是防竊根本

    之道。

  • 15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本研究認為針對職業類型的小偷可說是最難加以預防,僅能更強化標的物防

    範的硬體設備,才能達到防止被竊的效果。當社區住戶有住宅竊盜被害經驗,

    住宅竊盜犯罪恐懼感越高住戶,其自我保護行為越多(王瑞華,2007)。但是保

    全業者若能將社區內部必要的防竊設備定期保養並更換強化以達其防衛之功能,

    才能做到真正降低被害的風險。基於以上動機及背景,本研究以新北市永和地

    區之公寓大廈為研究樣本,以抽樣調查的方式對不同社區住宅類型的社區總幹

    事進行訪談,並輔以對大廈居民發放問卷等方式,研究公寓大廈跟保全管理的

    結合對竊盜犯罪防治的效果,及對大廈居民被害恐懼感之影響。分析並提出改

    善的相關建議,歸納本研究之目的與問題,分述如下:

    壹、 研究目的

    一、瞭解現行社區內部常見的竊盜犯罪因素為何。

    二、針對現行社區竊盜犯罪預防後續補救措施提出改善建議。

    三、分析保全業者對於社區整體安全管理在竊盜犯罪防治之成效。

    四、根據本研究之發現,了解保全管理模式對於社區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並藉

    此提供相關竊盜犯罪預防策略。

    貳、研究問題

    一、社區最常見的竊盜犯罪行為是什麼?犯罪行為人跟社區有無關聯?

    二、社區管理委員會組織對保全管理之影響力有多大?

    三、現行社區竊盜犯罪預防以及後續補救措施為何?

    四、對於保全業者扮演社區竊盜犯罪防角色治成效如何?

  • 16

    第三節 名詞解釋

    為釐清本研究所探討的主題,本研究相關名詞定義界定如下:

    壹、 社區安全管理

    係指社區管理者經由規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等程序,以具效果和效率的

    方式達成「安全社區」目標的過程。「社區安全」是指一個社區能在社區民眾的

    共識下,結合社區內所有資源,共同為減少各種意外或故意性的傷害、營造更

    安全的環境、促進人際和諧、增進每個人身體、心理與社會全面的安適不斷而

    努力的運動。

    社區安全管理影響人們甚大,幾乎是無所不在,周圍環境都是評估要點,

    且也不是一兩個人做就能看的到效果,這是要大家全民做起。安全管理為一種

    抽象管理的理念,看不見也摸不著,因此必須定期對社區安全進行評價,確定

    安全所處。

    「安全社區」的概念是在 1970 開始萌芽,當時瑞典 Falköping 等三個社區運用社

    區的力量成功地結合了政府與地方資源,防制事故傷害的發生,經過三年的試

    驗,事故傷害發生率降低 27%,這項成果引起 WHO 的重視。

    1989 年,WHO 於瑞典皇家醫學院設立世界衛生組織社區安全推廣協進中心

    (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on Community Safety Promotion,簡稱 WHO CCCSP),

    任命當初在 Falköping 推動事故傷害防制的學者-Leif Svanström 教授擔任中心

    主席,積極在全球展開安全社區運動。今天,為了建立「安全社區」,發展了許

    多準則,成為了社區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據。

    貳、保全業者

    我國保全業法第一條規定「為健全保全業之發展,確保國民生命、財產之

    安全」,特制定本法;警察大辭典對於「保全業」的解釋為:「保全業透過契約

    的方式,來建立保障人、物、設施安全的民間產業組織」,因此保全業具有民間

  • 17

    防衛與民間防護的功能,運用民間力量進行防護行動,以避免或減少損害,維

    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李憲正,2000:10)然而國內對於保全的定義則認為其

    係幫助防阻損失,意指必須建立一穩定、相對可預測的環境,以使人們或團體

    可追求原有目的,而不會遭破壞或傷害,並且免於恐懼被破壞或傷害(高永昆等,

    2001:138)。國外學者 Fisher &Gion(1992)認為「私人警衛」(privatesecurity)係個人、

    私人籌設性的法人或組織,以營利為目的,提供保全相關的服務,以保護聘約、

    雇主、法人私有財產避免受到各種傷害(Fisher & Green,1992:74)。

    因此依據上述定義,本研究的保全業採以營利為目的,透過契約方式,提

    供人身、物品及設施安全服務的民間企業為主,並能有效實質提升保全管理的

    住戶心裡安全感。

    參、犯罪預防

    犯罪預防是一種根治人的本性的工作,即利用各種方式消除與犯罪有關之

    因素,增進刑事司法發現犯罪真實,了解犯罪現象,判斷犯罪原因及健全犯罪

    人之社會環境能力,並進一步減少促進犯罪之情況。而民眾之所以信任保全,

    保全業者之所以能販售其保護產品,理論上其主要原因在於保全業者所提出之

    各項保護產品,能夠提昇民眾所需的保護,進而達到預防犯罪的目的。

    肆、竊盜犯罪

    竊盜犯罪係指意圖為自已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不動產之犯罪

    行為而言,包括觸犯刑法第三百二十條至第三百二十四條及特別刑法之規定者。

    刑法方面包括普通竊盜罪、加重竊盜罪、常業竊盜罪、電氣竊盜罪、親屬間竊

    盜罪等。而具體的犯罪類型則有侵入住宅竊盜、汽車竊盜、機車竊盜、汽(機)

    車車內財物竊盜、扒竊等。

    伍、作業風險管理整合軟體(ORMIT)

  • 18

    作業風險管理整合軟體(ORMIT)包含六種步驟:危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

    控制、決策、執行、監督與檢討等步驟(崔海恩、吳富堯、王承宗,2011)。而瞭

    解風險管理的定義之後,還要進行更重要的「風險評估」動作。風險評估乃運

    用、理性思維與經驗,對風險之來源及風險之可能,予以預測、分析,並對所

    擬出之對策及風險管控之結果予以衡量稱之。風險評估乃包含風險預測、風險

    分析並判斷其所採用之對策管控手段是否適當,以及結果是達可接受之程度等

    行為。換句話而言,風險評估即是針對任務或工作的風險衝擊進行評估,決定

    根本的導因,並分配風險的等級。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社區”一詞在今日社會上經常出現,但其實社區原文 Community 源自拉

    丁文 Communis,意指團體、共同的關係與感覺。(鄭熙彥,1979)而下列參照易

    永秋(2010)《社區空間與安全意識關係之研究》以兩種方向區分定義:

    1.以空間為概念

    社會學家希拉蕊(Hillery,1955)對 94 種「社區」定義歸納研究,發現「社

    區」詞義經常與社會、社會組織、社會結構或社會體系的意義相同;但是有一

    個相同的共識就是「社區」與「社團」不同,因為「社區」必然是存在於一特

    定的地點,而且其範圍是有限度的空間。希拉蕊(Hillery)歸納各專家學者理出對

    「社區」的定義:「指在一特定的空間區域,由人群聚集的社會關係」。排除了部

    分西方社會學者把社會團體或職業性組織稱為社區的範疇,為研究者所普遍使

    用。

    2.以社群基礎為概念

    前述之論點係由希拉蕊(Hillery)提出,其論述指出社區是一特定空間區域的

    人群關係。而另一觀點,人類學家寇漢(Cohen, 1985)曾經蒐集達90種有關社區定

    義的相關文獻,其綜整指出社區是「一種價值、規範與道德的系統,它足以對

  • 19

    其成員在某一特定整體內產生認同感」;同時社區也是「人們在家庭生活以外,

    獲取基本與實質經驗的領域,是一個人學習與實踐如何成為社會人的地方」。從

    寇漢的界定可知其強調社區在情感與道德方面的價值感、個人的認同感與象徵

    性的社群建構。所以,社區也可以是精神社區或利益社區的通稱,意旨共同利

    益、共同目標或共同背景,是一個心理與互動概念的社區。根據朱金池

    (2006:92~93)指出我國未來之安全管理體系,應是由私人安全產業、非營利組

    織及政府機關等所構成的鐵三角關係(如圖所示)。

    圖1-1-5 未來社區安全管理體系(資料來源:朱金池,2006: 93)

    三者必須共同合作保護安全的標的,才能使其免受一切危害及減損財產損失。

    政府部門方面,包括警察機關和立法部門等;私人安全產業方面,包括保

    全公司、大樓管理業者,以及生產安全科技產品的業者等;在第三部門方面,

    則包括與治安有關的非營利組織,或是學術機構等。上述這些組織,組成了治

    安的治理網絡,亦即建構了一個完整的安全管理體系。對於社區安全管理只有

    硬體的設備是不夠的,還必須有軟體的「社區安全文化」及專業的社區安全服

    務人員相配合,才能使社區安全落實。最後也必須強調,在社區安全文化的的

    環境下,各項服務需求的增加與擴大,創造一個保全、物管與社區三贏的合作

  • 20

    模式,除了業界的觀念需要調整,對所屬員工的教育訓練與證照制度都需更積

    極的推動。相信只要有心深耕這塊亟待開發的市場,未來一定會被社會接受與

    肯定,也必將受到社區的歡迎。

    本研究將為以此觀點為基礎去探討,雖然今日社會關於「社區」的形成方

    式、構成因素等等已越趨複雜及多樣性了,希望利用此機會一探不同類型社區

    關於保全的應用、依賴。社區竊盜犯罪安全設計,對國內犯罪預防而言相關文

    獻尚屬起步階段,而國外相關研究早期均已被學者專家列為竊盜犯罪的重要問

    題。以環境犯罪學的理念,犯罪行為與環境設計,尤其是防竊硬體設備有其必

    然關係。因此,查閱相關文獻,對已研究過之成果作進一步探討。將相關社區

    住宅竊盜犯罪相關理論詮釋、國內外相關研究等觀點做說明,以釐清各文獻之

    不同主張。本章將針對與本研究有相關理論之方向文獻做探討,以做為本研究

    之理論基礎,將分成四節探討,分別是:第一節安全管理相關理論探討、第二

    節犯罪預防相關理論探討、第三節保全業興起理論第四節國內外文獻探討、第

    五節綜合文獻評述。

    第一節 安全管理相關理論探討

    二、安全管理相關理論

    安全管理的相關理論自古即有學者提出並加以研究,不論是從心理上的描述,

    亦或是制度上等等。安全概念的理解與解釋非常廣泛,包括從生產安全、國家

    安全及公安/警察學角度。安全一般泛指持續穩定、完善、不發生事故、不遭受

    威脅等沒有任何危險或風險狀況發生;對於安全的研究對象與範圍,不同領域

    間關注的焦點也會有所不同。(夏保成、張平吾,2010) 研究者整理歷年在臺灣

    有關安全理論探討之相關文獻,年代遠至近 2007 年至 2010 年彙整如表 2-1-1。

    表 2-1-1 安全管理預防理論研究文獻分析

  • 21

    研究者

    (年份)

    研究題目 理論基礎 研究方法 研究重點

    蔡曜陽

    (2007)

    警勤區佐警與

    駐衛保全員間

    夥伴關係之研

    究—以臺北市

    為例

    1、集體安全模式理論

    2、大眾化私人財產理論

    3、警察真空理論

    4、日常活動理論

    5、新機會理論

    6、破窗理論

    1、文獻探討法

    2、問卷調查法

    現今主要國家皆面臨

    雙重困境,即政府財政

    日漸拮据、惡化,但民

    眾對公共事務需求卻

    日益高漲,而顯現出

    「無法治理」的窘態,

    亟待政府以新的治理

    (governance)方式回

    應。而警政機關面對治

    理的困局,如何因應環

    境、適切回應社會需

    求,實為警政機關亟需

    正視的重要課題。

    吳富榮

    (2008)

    保全業標準作

    業流程與風險

    管理研究

    1、保全業興起理論

    (1)大眾化私人財產理論

    (2)集體安全模式

    (3)警察真空理論

    (4)社會控制手段理論

    2、犯罪學理論與保全業

    (1)理性選擇理論

    (2)日常活動理論

    (3)迷亂理論

    (4)一般緊張理論

    採質性研究透過資

    料收集,收集現行

    保全業之 SOP 作

    為基礎,加上舉辦

    座談、訪談,凝聚

    焦點,再輔以風險

    管理之理念整合,

    建構出改良之SOP。

    本研究首先蒐集業界

    自行編撰之四大類保

    全標準作業流程(系統

    保全、駐警保全、運送

    保全、人身保全)共四

    十七件,再邀集焦點團

    體 20 人座談及個別

    訪談 4 人,來補充及

    加強 SOP 之制訂。最

    後以「風險管理理念」

  • 22

    (5)社會學習理論

    (6)社會鍵理論

    予以強化之。

    易永秋

    (2010)

    社區空間與安

    全意識關係之

    研究—以台中

    區住宅社區保

    全為例

    1、日常活動理論

    2、防衛空間理論

    3、情境犯罪預防理論

    4、理性選擇理論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

    回收的資料處理,

    針對蒐集資料特性

    及研究目的,應用

    SPSS統計軟體進行

    資料分析。

    本研究為探討社區空

    間安全意識與安全防

    護的關係,透過問卷調

    查法進行實證研究,瞭

    解台中縣市集合住宅

    社區的安全意識的認

    知與態度。

    廖志銓

    (2009)

    安全管理之保

    全警衛改善方

    案-以榮工公

    司為例

    1.心理需求理論

    2.ERG理論

    3.行動需求理論(集體安

    全 理論、防禦空間理

    論、大眾化私人財產理

    論、破窗理論、理性選擇

    犯罪理論)

    4.委託外包理論

    5.公共選擇理論

    6.交易成本理論

    7.代理理論

    8.公私夥伴關係

    1、個案研究法 爰就施工中風險管理

    的安全管理所見保全

    警衛,分

    招標(核銷)程序、安全

    管理作業等實際執行

    面提出研究,及確實之

    改善方案,並以改善前

    後之有形、無形結果作

    出比較,以實際驗證改

    善方案

    之效益。

    資料來源:研究者彙整

    (一)馬斯洛需求階層

  • 23

    馬斯洛(Maslow,1943)提出人類動機理論,認為人類的動機都與本能、本性、

    衝動脫離不了關係,驅使人類的是若干始終不變的、遺傳的、本能的需要,這

    些需要不僅僅是生理的,還有心理的,他們是人類天性中固有的東西,文化不

    能扼殺它們,只能抑制它們。人類的需要是以層次的形式出現的,由低級的需

    要開始,逐級向上發展到高級層次的需要。當一組需要得到滿足時,這組需要

    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五組順序遊最低需求到最高依序如下:

    a. 生理的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

    級別最低、最具優勢的需要,如:食物、水、空氣、性慾、健康。是

    指人類生活中屬於必需品、高依賴性質,甚至有些若未達成將會用不

    擇手段的方式達成,例如:飢寒交迫,搶劫食物等等。

    b. 安全需要(Safety needs)

    同樣屬於低級別的需要,其中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

    苦、威脅或疾病等。在能夠讓身體維持運轉後,接下來就是追求心理、

    身體上的安全,此種安全的是長期的。

    c. 社交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

    屬於較高層次的需求,如: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係的需求。接下

    來更進一步的是追求建立在他人互動上的信任,追尋一種歸屬。

    d. 尊重需求(Esteem needs)

    屬於較高層次的需求,如:成就、名聲、地位和晉陞機會等。尊重需

    求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

    尊重。

    e. 自我實現需求(Self-actualization)

    是最高層次的需求,包括針對於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獲得的需求,因此前

    面四項需求都能滿足,最高層次的需求方能相繼產生,是一種衍生性需求,如:

    自我實現,發揮潛能等。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E%89%E5%85%A8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8B%E8%B0%8A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8%B1%E6%83%85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7%AA%E6%88%91%E5%AE%9E%E7%8E%B0

  • 24

    然而社會中有許多人,他們的各項基本需要只可能滿足其中的一部份。在

    人們的需要層次的滿足中,應有一個比較確切的描述,即從較低的層次逐級向

    上,滿足程度的百份比逐級減少。需要各層次,決不是一種剛性的結構,所謂

    層次,並沒有截然的界限,層次與層次之間是相互疊合,互相交叉的,隨著某

    一項需要的強度逐漸降低,另一項需要將逐漸上升。此外,可能有些人的需要

    始終維持在較低的層次上,而沒有向上一層次發展的機會。

    圖 2-1-1 需求理論階層金字塔

    (二)安全事件金字塔

    國內學者(黃讚松,2014)指出安全事件一般依嚴重性區分四個不同層級的事

    件,如一般事件(Event)、危險事件(Damage)、輕微損傷(Minor Injury)及重

    大傷亡(Serious Injury)等四類:一般事件事屬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

    態;危險事件是最輕微的違反作業程式,例如人員經過有滑一下,但沒有摔倒

    受傷不影響工作;輕微損傷是件是人員有受傷一周以內可返回工作崗位,例如

    人員經過現場滑一下,發生腿部扭傷;重大傷亡是發生嚴重受傷或死亡情形,

    例如工作人員滑倒頭撞上牆角死亡。事故是一種意外情況,也是非預期的結果,

    而每一類事故間存在一定之比例關係,例如每發生 600 件一般事件後,可能會造

    成 30 件危險事件的發生,同時會導致 10 件輕微損傷案件與 1 件重大傷亡事件發

    生,其比例分別為 600:30:10:1,各類事件之比例如一座金字塔般堆積。相

  • 25

    反的,在處理重大傷亡事件與一般事件的投入資源比例,正好與所發生意外事

    件嚴重比例相反,越輕微的一般事件所投注改善的資源越少,處理的期程迅速

    立即可見,而重大傷亡事件所耗費資源相對就越龐大,處理的期程也就越繁雜,

    二者運用於安全管理的策略也明顯不同,也產生不同的效益。

    意外事件金字塔

    圖 2-1-2、安全事件金字塔

    (三) 國內學者(黃讚松,2014)提出有關於安全的特性與原則之觀察,其整理如

    下:

    1.安全的特殊性與普遍性

    (1)安全的特殊性:安全會因場所不同而有所差異,如銀行、辦公室、商店、

    百貨商場、居家等,也會因個人身分、地位、重要性等不同,而影響對安全需

    求的取捨,因人類所需的社會活動,所產生的職場活動、個人動態、生命財產

    等安全,會因個人場所的特殊性對安全的需求有所不同。

    (2)安全的普遍性:不論身在何處、不論身處何年代,都會對安全有所需求,

    事件的安全與危險情況,普遍存在於任何的社會環境中,會因對事件的處理使

    安全的情況增加,卻無法讓危險情況永遠消失,除非將危險源永遠去除,但違

    背人類生活法則。

    2.安全的客觀性與主觀性

    (1)安全的客觀性:具安全問題的事實現象存在於社會中,而為人所共見之問

    重大傷亡(1件)

    輕微損傷(10件)

    危險事件(30件)

    一般事件(600件)

  • 26

    題,因安全而造成外在損害,可以透過經濟成本加以衡量,安全也可以透過客

    觀的法規指標認證,達到一定的標準及具有客觀的安全,如在道路設計時,考

    慮合法規指標認證,客觀上就代表提供用路人安全行駛環境。

    (2)安全的主觀性:指個人對外在事物主觀的安全認知,主觀認知通常與個人

    的人格特質、宗教信仰、身家狀況、知識與常識、經驗等因素有關,。

    3.安全的隨機性與相對性

    (1)安全的隨機性:生活方式係指個人日常之生活活動,包括職業活動與娛樂

    休閒活動,而某些特殊的生活方式常與個人被害有極其密切關係。

    (2) 安全的相對性:社會與個人所處安全環境不斷變化,新的安全科技不斷創

    新,提供安全有利條件,但無法確保「百分之百」的絕對安全,因為影響安全

    的條件很多,自身安全防護強弱,也相對的會影響個人的安全性,防護強度提

    高安全性也跟著提高,就會降低被害的風險,減少出入危險複雜場所,相對也

    會降低被害的風險。

    4.安全的單一性與複雜性

    (1) 安全的單一性:安全問題以單一因素或面向被呈現出來,如掉落摔下或火

    災等,在意外事故或災害中,經常用一個案件數字來呈現安全現象,在探究安

    全的問題時,會發現影響安全的因素不只一個,但在實務運作中便宜行事經常

    被歸類為單一案件,把問題原因背後

    (2)安全的複雜性:一個人或一件事能否安全或順利完成,受到很多重要因素

    影響,會受到外在的環境、人員等相關因素的影響,事實上是人與外在環境交

    互影響,透過安全分析,對安全有影響的因素眾多,如人的思維、行為、心理

    與生理等因素,都會對安全具有重要的關聯性。

    5.安全的明顯性與潛在性

    (1)安全的明顯性:指安全問題以客觀事實存在社會中,這種現象已被多數人

    認為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對社會或個人都會形成一定的威脅,須立即將危險源

  • 27

    處理消除。

    (2)安全的潛在性:指安全問題中不利的情形已存在於社會當中,但尚未被社

    會所了解,大多數人尚在猶豫、懷疑當中。

    6.安全的社會性與經濟性

    (1)安全的社會性:有人類活動以來,追求社會進步、安定、有序等社會目標,

    必須透過安全來達成,安全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主因,但人類的活動如政治、

    軍事、文化等活動,又會直接或間接破壞社會的安定,影響社會中的個人、家

    庭、企業與社會群體等,帶來心理與生理上的危害,成為影響社會安定的重要

    因素。

    (2) 安全的經濟性:「安全」往往是要付出代價,生存與安全是人類不斷進步

    的原動力,人類有經濟活動開始,就伴隨事故與災害的產生,因生產需要而發

    生的職業災害,因高技術而產生的化學、航空災害,因便利產生交通災害,因

    發展而產生環境汙染,人類一方面因需要不斷製造危險,一方面又因安全需要

    透過技術提升消除危險,在經濟利益驅使下,安全因素變成動態循環。

    綜合以上,可見安全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件之一,從古至今接是人類追求

    的目標之一,且事故之間具有比例關係,更可見安全多種特性,在不同場合、

    空間、時空就可能是不一樣的運用。

    第二節 犯罪預防相關理論探討

    而民眾之所以信任保全,保全業者之所以能販售其保護產品,理論上其主要

    原因在於保全業者所提出之各項保護產品,能夠提昇民眾所需的保護,進而達

    到預防犯罪的目的。而在探討保全與犯罪預防的關聯前,先簡單介紹幾個與此

    部分相關的犯罪學理論(許春金,2003):

  • 28

    壹、日常活動理論:

    該理論之微視面認為直接接觸暴力性犯罪需要三個要素在時空上的聚合:

    1.有能力及動機的可能加害者:犯罪行為的主體。

    2.合適的標的物:標的物是否合適,可用VIVA 四指標用以衡量:物的價值

    (Value)、物的慣性(Inertia)、物的可見性(Visibility)、物的可接近性(Access)。

    3.監控的缺乏:監控者並非僅指警察人員,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百姓。

    此理論主要是以標的物為建構中心的巨觀犯罪理論,認為一個有能力及有動機

    的可能加害人,與合適的標的物接觸,且在缺乏監控的情況下,而發生了犯罪

    事件。

    圖 2-2-1 日常活動理論示意圖

    貳 破窗理論

    美國 Stanford 大學心理學家 Philip Zimbardo 曾在 1969 年在美國加州

    做過這樣一項試驗: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一輛停在比較雜亂的街

    區,一輛停在中產階級社區。他把停在雜亂街區的那一輛的車牌摘掉,頂

    棚打開,結果一天之內就被人偷走了。而擺在中產階級社區的那一輛過了

    一個星期也安然無恙。後來,辛巴杜用鐵錘把擺在中產階級社區的這輛車

    犯罪

    合適的標的

    無能

    力之

    監控

    者 有動

    機之

    犯罪

  • 29

    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James Q. Wilson

    和 George L. Kelling 兩個犯罪學家依循這項試驗,於 1982 年提出了「破窗

    理論」(Broken Windows Theory)。這一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個建築

    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未得到及時維修,當窗戶破了沒人修理,路

    人經過後一定認為這個地區是沒人關心,沒人會管事,別人就可能受到暗

    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因此引發更多人打破其他的窗戶,於

    是從這棟大樓開始蔓延到整條街,擴散到其他鄰近街道。久而久之,這些

    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人會不好意思丟

    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猶疑地丟,絲毫不覺羞

    愧。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佈滿了亂七

    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那麼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

    生、蔓延。

    本研究認為破窗理論可以運用在保全系統對犯罪的防治策略的制定上,

    保全系統除了實際功能上的警示外用外,同時也對潛在犯罪者產生了威嚇

    的作用,可是有時候保全抵達現場的速度未必比社區居民更快趕到現場,

    所以假若社區裡有鄰里互助等團體配合,必能將被害風險降到最低。

    參、機會理論:

    機會理論(Opportunity Theory)由美國學者柯恩等人(Cohen&Felson)所提出,此理

    論指出,因社會結構改變,因此暴露在危險犯罪情境的機會也相對增加,同時

    也導致財產性犯罪增加(Cohen &Felson,1979)。亦即犯罪行為是人類犯罪動機與

    情境互動的產物,亦即犯罪機會和犯罪動機是構成犯罪發生的必要條件。

    (一) 犯罪主體:指的是具有犯罪能力及犯罪動機的個人或群體。

  • 30

    (二) 犯罪客體:指被視為犯罪的標的物,例如:錢財或毒品等。

    (三) 有利於犯罪的情境:係指任一項人、事、地、物等組合,而有利於犯罪行為

    的進行。

    圖 2-2-2 機會理論示意圖

    肆、犯罪預防空間設計理論

    Crowe (2000)認為 CPTED 有三大基本策略:分別是自然性監測(Natural

    Surveillance), 自然性出入管制 (Natural Access Control),和強化領域性(Territorial

    Reinforcement)。這裡所謂的「自然性」不是指大自然的自然,而是「自然而然」

    的自然。換言之,就是希望能利用環境設計的方法使得 CPTED 三大基本策略能

    「自然而然」的影響人的行為。CPTED 的三大策略是:

    (一)自然性監測:

    這個觀念運用是主要是要讓異常行為者容易被觀測到,也讓在空間內活動

    的人覺得有安全感。如:在人員、停車場和建築物出入點上能夠有最佳的視野,

    有足夠時間讓進入者被識別, 活動得以被觀測。作法可以有減少視覺障礙,增

    加使用透視性材料,變更動線使活動可以被輕易觀測到以及有適度照明等等。

  • 31

    (二)自然性出入管制:

    這個觀念運用是主要是要讓在空間內活動的人能依照指定路線和空間設計

    目的活動,從而降低犯罪機會。如:走道,出入口,收發貨區設計等。

    (三)強化領域性:

    這個觀念運用是主要是創造領域性,讓外人知道這空間是屬於某人的,而

    對內部而言,對於不同空間的標示以及使用規範的定義,也會使人「自然而然」

    的依規定行事。

    伍、情境犯罪預防理論:

    由情境犯罪學者 Clarke 強調犯罪的情境因素,包括犯罪的機會、時空、條件等

    犯罪發生的要件,倘若對犯罪的情境加以管制或預防,來降低犯罪的發生可達

    成預防犯罪的效果 (Clarke, 1980)。

    「情境犯罪預防」之概念著重於「增加犯罪困難度」(Increasing Perceived

    Efforts)、「提升犯罪風險」(Increasing Perceived Risks)、「降低犯罪報酬」(Reducing

    Anticipated Reward)、「削弱犯罪動機」(Removing Excuses)等概念。

    表 2-2-1 CPTED的三大策略與犯罪的關係 2003年克氏與恩克(John Eck)所

    提出之情境犯罪預防五大類策略與 25項內容。

    增加犯罪阻

    增加犯罪風險 減少犯罪誘

    減少犯罪刺

    移除犯罪藉

    1.標的物的強

    化:

    (1)龍頭鎖、防止

    汽車啟動裝置。

    (2)防盜布幕。

    (3)防破壞包裝。

    6.監控擴充:

    (1)例行提醒、夜

    行結

    伴、攜帶手機、

    告知去處。

    (2)社區購物。

    11 .標的物的隱

    匿:

    (1)車輛不停放

    路邊。

    (2)電話簿中性

    別中頃立。

    (3)運鈔車勿有

    明顯標誌。

    16.緩挫折與壓

    力:

    (1)有效率的排

    隊與禮貌服務。

    (2) 擴充座椅減

    少爭吵。

    (3)柔和的音樂

    與燈光。

    21.訂定規範:

    (1)租賃契約。

    (2)騷擾防治規

    範。

    (3)投宿旅館須

    登記。

    2. 管制通道: 7. 增加自然監 12.標的物的: 17.避免:(爭端) 22.敬告守則:

  • 32

    (1)入口裝設對

    講機。

    (2)電子通行證。

    (3)行李安全檢

    查。

    控:

    (1)改善街道照

    明設施。

    (2)防衛空間設

    計社區。

    (移除)

    (1)可拆式汽車

    音響。

    (2)婦女庇護區。

    (3)預付電話卡。

    (1)隔離球迷觀

    賞區

    與出口通道。

    (2)控制酒吧擠。

    (3)制訂計程車

    費率。

    (遵守)

    (1)禁止停車。

    (2)私人土地。

    (3)撲滅營火。

    3.出口:(過濾)

    (1)有票根才可

    出境。

    (2)出境文件查

    閱。

    (3)磁化商品標

    籤。

    8.匿名:(減少)

    (1)計程車顯示

    識別證。

    (2)申訴電話。

    (3)學校制服繡

    姓名。

    13.財物的:(辨

    識)

    (1)財產標籤。

    (2)車輛牌照與

    零件註冊。

    (3)牛隻標記。

    18.減少情緒挑

    逗: (1)暴力色

    情影片的控管。

    (2)提升球場內

    的模範行為。

    (3)禁止激進毀

    謗。

    23.良心激發:

    (1)路旁超速看

    板。

    (2)關稅簽名。

    (3)「偷竊商品是

    違法的行為」標

    語。

    4. 轉移注意:

    (嫌犯)

    (1)道路封閉。

    (2)分隔男女廁。

    (3)分散酒吧。

    9. 互動:(職員)

    (1) 雙層巴士安

    裝CCTV。

    (2)便利商店安

    排兩位職員。

    (3)獎勵維護紀

    律職員。

    14.擾亂:(市場)

    (1)監視當舖。

    (2)分類廣告控

    管。

    (3)街頭攤販領

    照。

    19.減少壓力:

    (同儕)

    (1)白癡才酒醉

    駕車。

    (2)說不沒有關

    係。

    (3)在學校中分

    散麻煩人物。

    24.協助遵守:

    (規則)

    (1)簡易圖書借

    閱手

    續。

    (2)公共廁所。

    (3)垃圾桶。

    5.槍械:(管制)

    (1)智慧型槍枝。

    (2)失竊後便不

    能使

    用的行動電話。

    (3)嚴格管制少

    年購買噴漆。

    10.強化監控:

    (正式)

    (1)闖紅燈照相

    機。

    (2)防盜警鈴。

    (3)保全警衛。

    15.否定:(利益)

    (1)防盜墨水標

    籤。

    (2)清洗塗鴉。

    (3)減速路凸。

    20.避免:(模仿)

    (1)公物破壞立

    即修繕。

    (2) 電視內安裝

    V 晶片。

    (3)避免作案模

    式之散佈。

    25.藥酒:(管制)

    (1)於酒吧內酒

    測。

    (2)侍者調解。

    (3)無酒精活動。

    陸、防衛空間理論

    紐曼(Oscar Newman)基於公共住宅設計方案而提出「防衛空間」概念,它是

    第一個試圖提出經由物理設計來預防建築物犯罪的理論,其理論假設是藉著物

    理環境的設計,可增強居民對其環境的監視與控制,以達到嚇阻犯罪的功效。

  • 33

    根據紐曼的研究,建築物必須要具備下列四者之一要素(或二者以上之綜

    合)方能有效地抑制犯罪之功能:

    (一)領域感(Territoriality):

    認為如能將建築物所擁有的公設財產加以劃分或區分給居民,從而提高居民的

    財產權感覺,將能更有效的防制犯罪。因此,以籬笆或圍牆區隔內外,清楚劃

    定管理界線,增加居民對該建築的歸屬感等,均可增加居民的領域感。

    (二)自然監控(Natural Surveillance)的存在:建築物的設計如能讓其居民從窗

    戶中觀看公共區域的狀況,則犯罪較少發生。因此,減少遮掩物、使用透明玻

    璃、增加燈光照明、增加居民使用率等,均能增加自然監控力。

    (三)建築物給人的形象(Image):建築物本身如為他人附上不良的用語或標籤

    或名譽則犯罪容易發生。反之,建築物如有良好的名聲,則犯罪不易發生。因

    此,環境整潔與美化、大廈公寓的良好管理、設有警民聯防系統、鄰里的相互

    認識等,均能給人良好的建築物形象。

    (四)建築物的四週環境(Milieu):建築物若能面對較為安全的區域(如政府

    機構,繁忙的街道等),則犯罪不易發生;反之,則犯罪易於發生。

    柒、警察真空理論

    警察真空理論(vacuum theory of police)國內學者李湧清(1998:338)指出犯罪

    發生主因係因犯罪發生當時,警察絕對不會在現場,此理論認為,如果犯罪發

    生時警察在現場,一來竊賊必不敢太明目張膽,而警察也不會使其發生。此理

    論類似日常活動理論中犯罪之要素中之「足以遏止犯罪發生之抑制者不在場」,

    被竊產生機會便大增。因此,僱用警衛、私人保全及防盜警鈴系統等遂成為預

    防被竊之有效措施。

  • 34

    第三節 保全業興起理論

    壹、保全定義:

    「保全」一詞之由來,乃源自於民國六十七年,由中興保全公司創辦人林

    燈,將日本警備業的私人警衛系統引進臺灣,原擬與日本警備業同名,但因值

    戒嚴、戡亂時期,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為最高治安機關,名稱易為混淆敏感,經

    多次更名,最後以「中興保全股份有限公司」向經濟部申請設立,經核准後,

    成為臺灣第一家保全公司,爾後又有多家公司均以保全公司名義向經濟部申請

    設立,後經業者大力推展促銷,「保全業」此經營私人安全保障之概念逐漸深入

    國人印象中,大家也接受此名詞代表之新義(許春金,2005)。

    有鑑於研究上的限制,希望藉由各研究者針對保全演進、興起及系統保全

    之發展等成果,作為本研究之基石。透過扎實且穩健的基礎進行研究,使系統

    保全業之發展面向,能有全新的指標作為決策參考。

    表 2-3-1 國內學者保全研究文獻分析

    研究者

    (年份)

    研究題目 理論基礎 研究方法 研究重點

    吳富榮

    (2008)

    保全業標準

    作業流程與

    風險管理研

    1、保全業興起理論

    (1)大眾化私人財產理論

    (2)集體安全模式

    (3)警察真空理論

    (4)社會控制手段理論

    2、犯罪學理論與保全業

    (1)理性選擇理論

    (2)日常活動理論

    採質性研究透過

    資料收集,收集

    現行保全業之

    SOP 作為基礎,

    加上舉辦座談、

    訪談,凝聚焦

    點,再輔以風險

    管理之理念整

    本研究首先蒐集業界自

    行編撰之四大類保全標

    準作業流程(系統保

    全、駐警保全、運送保

    全、人身保全)共四十七

    件,再邀集焦點團體 20

    人座談及個別訪談 4

    人,來補充及加強 SOP

  • 35

    (3)迷亂理論

    (4)一般緊張理論

    (5)社會學習理論

    (6)社會鍵理論

    合,建構出改良

    之 SOP。

    之制訂。最後以「風險

    管理理念」予以強化之。

    高天達

    (2014)

    台灣系統保

    全設備演進

    歷程暨兩岸

    合作展望

    無 無 探討台灣系統保全的起

    源及演進。並整理出台

    灣保全營運模式之四項

    任務,即「現調」、「施

    工」、「開通」、「客

    服」。

    湯永郎

    (2014)

    台灣保全業

    之發展沿革

    及未來展望

    無 無 探討台灣系統保全之沿

    革,將台灣保全分為四

    個時期,即「日本保全

    概念初始引進期」「退

    休軍、警、情幹部進入

    期」「大集團公司介入

    期」「物業管理(公寓大

    廈管理)公司競合期」。

    一、保全的類型:

    保全業法則將保全服務主要分為四大類:

    1. 系統保全(Security System):

    又稱電子保全、機械保全與科技保全,早期稱之為機械保全,是將防盗

    器材設計安裝於顧客的場所,藉由各種感應器材建造成一防護系統,防止竊

    賊由外部入侵,並將現場之狀況由防盗主機經由電話線或專線傳輸到保全公

  • 36

    司 24 小時管制中心,當防護警戒線遭受觸動時,偵測系統立即經由主機迴

    路訊號傳輸至公司的管制中心,再由傳訊信號所判讀出的入侵區位,管制中

    心同時利用無線通信系統通報派遣駐區巡邏的保全機動員前往察看及處理,

    並適時的採取報警程序。 (梁心禎,2013)

    2. 駐衛警保全(Security Guard):

    駐衛保全為警衛人員現場派駐模式,一般亦稱為安全警衛、常駐警衛或

    私人警衛,由保全公司派遣警衛人員留駐委任標的執行安全維護工作,主要

    派駐警衛執行安全管理服務之標的,一般皆以建築物體為主,如集合式住宅

    社區、商辦大樓、賣場區、學校、銀行、營業場所、演藝場所、游樂場所、

    企業總部、科技園區、建築工地、政府機關等。「其主要之工作是門禁及車

    輛管制與執行客戶或公司規定,指引或護送人員至建築物內之目的地,扮演

    接待人員或資訊來源,或主要和安全(safety)有關之工作,通常以派駐固定崗

    哨方式執行保全服務。警察雖有執法之公權力,但須以公共利益為主,不能

    為私人企業執行其規定,而駐衛保全人員係以私人利益為主,可依客戶或業

    主之要求監督與控制其財產與貨品。(吳富榮,2008)」

    3. 運送保全(Transit Guard):

    又稱現金運送保全,提供以高科技裝備裝甲防彈防搶車輛為客戶運送現金、

    有價票券、高價貨品等服務,同時亦為金融機構、郵政交通單位的提款機、

    收銀機和大賣場、遊樂場、連鎖超商、普通商家提供整鈔和補鈔服務。保

    全公司以 PDA 和 GPS 來控管和保護保全人員、運鈔車和車上財物,並且

    近年來保全公司更不斷自行研發特殊運送電子設備配備運鈔車和電擊運鈔

    箱,來確保運送安全和阻斷歹徒搶劫或保全人員監守自盜的機會。(王振生,

    2010)

  • 37

    運送保全主要是以專用的防護車輛,協助客戶運送或保管現鈔、貴重物品,

    不受歹徒搶奪的業務。例如:運鈔、選舉投票單、貴重物品等,其中以現金

    為最大宗。

    4. 人身保全(body guard):

    此類保全服務對象純粹以人或特別勤務為主,對特定對象依其需要做定時、

    定點之安全維護。此類保全員之要求則需有強健之體魄和機靈之觀察力(郭

    志裕,2008)。人身保全所承接業務之被保護對象分為無預警和有預警兩種

    人身安全兩種。

    貳、 私人保全業興起理論

    就竊盜犯罪預防的部份加以討論,則私人保全產生之原因,可以下列理論由

    不同觀點加以敘明(郭志裕,2006):

    (一)大眾化私人財產理論

    大眾化私人財產理論(Mass Private Property Theory)乃是由 Shearing &

    Stenning(1983)所提出,認為「警察人員在犯罪預防的任務中,是公眾的保護者,

    而私人保全則為失去預防能力之顧客提供必要的預防措施,因此其主要任務是

    保護顧客之財產。」由於人們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免於損失,便運用非政府的

    力量,維護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的安全。事實上,美國社會學者 Becker(1974)早就

    已提出與 Shearing 和 Stenning(1983)十分近似的論點。Becker(1974)認為,只依靠

    警察來保護民眾的生命財產,似乎仍無法滿足一部份人的需要。尤其是那些有

    錢的階級,他們除了依賴公設警察外,也依賴自己的力量,購買設備或雇用私

    人警衛人員。如此,既可彌補公設警察力量的不足,更能直接地保護個人的生

  • 38

    命與財產。雖然 Becker(1974)與 McDowall 及 Loftin(1983)皆探討自我保護的行為,

    認為不管警察的效率好或壞,只要個人擁有資產,自我保護的動機自然興起。

    人們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免於損失,便運用非政府的力量,維護自己的生命及

    財產的安全。這種以民間的力量代替傳統公設警力的方式,隨著近代大資本家

    及小資本家的興起,而快速發展。

    此理論認為愈來愈多的公共生活是私人所有權下的土地上發生,而傳統公

    設警察的例行巡邏區,只限於公有地。因此,私人公共場所之所有權人比較喜

    歡以傳統的力量去控制自己土地上發生的事情,而不喜歡公設警察前來干涉。

    時至今日,綜觀全球高度開發國家,由於中產階級的興起、私人企業蓬勃發展,

    私人財產的觀念較以往更大為盛行,故財產的擁有與財產支配權的觀念是私人

    保全興起的最大力量。(許春金,2004)

    (二)集體安全理論

    集體安全理論(Collective Security Theory)該理論是由美國犯罪學家 McDowall

    與 Loftin(1983)所提出。指在工業社會,社會差異性擴大,集體意識減弱,社會

    秩序於是不易維持。當政府努力維持社會秩序,人們覺得政府控制了犯罪,違

    法者也受到懲罰,因而人民尋求自力救濟、自我防衛的意識則不高;反之,當

    政府無法遏止日趨嚴重的犯罪問題時,社會集體安全感受到威脅,人們感受到

    越不安心。此時乃產生保護自己的安全與正義的強烈慾望。使人民放棄制度化

    的管道,尋求各種個人的方法,以保護自己。這種嘗試藉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

    的行為即為治安的自力救濟(Self-Help),而私人保全即是其中之一。

    人們尋求制度化以外的管道保護自己的努力,與警察的功能具有互補的關

    係。事實上,兩者互相配合,構成社會控制體系,當官方的社會控制力量不彰、

    社會秩序失調,人們自尋保護的動機因而增強;反之,當人民相信警察具有打

    擊犯罪,保護私人財產的能力時,尋求自我保護的動機便減弱。(許春金,2004)

  • 39

    (三)有效安全追求理論(管理學觀點)

    此種理論認為由於私人企業比政府更加有效率,是以私人警衛會比政府設置

    之警察更有效率。換句話說,私人警衛之所以得以生存發展,乃由於政府警察

    甚至各種公部門效率低落所致。主張私人警力或企業民營化的人深信:一但政

    府企業民營化或警察民營化之後,由於不同警衛公司採取不同的經營策略,更

    加上市場上的自由競爭,因此會刺激進步,同時也使效率較差的保全公司,在

    適者生存的鐵律下淘汰。相對的警察或是政府企業,由於寡占、缺乏競爭對手,

    因而效率較差。此論點相信效率是一切的決定因素,凡不合乎效率的就應該淘

    汰。

    (四)社會控制手段理論

    該理論認為社會對某種特定狀況所制訂的規範,需透過法定程序的檢定。

    因此,私人警衛或是警察工作之執行,在為了社會安寧、秩序維護的目標下,

    以合理及必須之手段在民主社會中發展,成為社會控制手段之方式。

    (五)警察真空理論

    警察真空理論(the theory vacuum of police)認為,「當你需要警察的時候,警察

    永遠不會在你身邊(There is never a cop around when you need one)」。由於警察無法

    有效的維護公共安全,來提供私人的安全保障,因此私人保全應運而生。而警

    察之所以難以維護公共安全,是因資源的限制;從而給予保全公司發展的空間。

    此種解釋雖然不強調警察無法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但卻暗示「保全公司比警

    察更能有效的維護安全」。(李湧清,1991)

    四、小結

    根據以上探討可以得知,保全產生乃由於個人或企業在安全上有所需求。個

  • 40

    人或企業在生命、財產上感到有遭受危害之虞,而政府部門又無法彌平民眾恐

    懼時,民眾便會謀求他種更有效率或成效更好的方式以保護自己,尋求私人保

    護便為一種方式;而當業者發現民眾有此種安全需求而出現商機時,便開始投

    入開拓此項產業,提供並發展各種的保護方式。供應者來自於需求者,所以當

    民眾愈重視個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以及生活品質,而政府無法提供如私人企業

    所偍供的保障、服務與效率時,可想而知,私人保全將會愈加的興起發展。

    本研究主要係以大台北地區公寓大廈為樣本,本研究所指之保全管理係以系

    統保全和駐衛警保全兩者為主要研究目標,意在探討公寓大廈與保全管理的結

    合對於犯罪預防與後續處理等之成效。

    第四節 國內外相關文獻探討

    壹、國內相關研究

    (一) 國內犯罪學專家蔡德輝於犯罪學理論與犯罪防治一書中即首先引進Jeffery

    之CPTED 理論(1971);黃富源翻譯引述日本以環境設計防制犯罪之相關

    概念(1985)以環境設計防制犯罪之觀念。爾後國內許多犯罪學相關理論

    之著作陸續均強調防衛空間理論之重要性。

    (二) 張平吾在「被害者學」一書內即說明防衛空間理論對阻絕犯罪者具有一定

    之功效,且「是否存在著有利之犯罪環境決定了竊盜被害是否發生,而有

    良好的社區防衛空間措施。

    (三)蔡中志(1991)住宅安全之研究,針對台北少年觀護所、台北監獄、桃園

    監獄、新竹少年監獄犯罪受刑人316 人進行侵入住宅方法之調查發現,侵入住宅

    時以門未上鎖之66 件最多。至於影響犯罪目標物選擇之因素包括:

    1.可能在場監視者之因素

    2.住宅安全設備因素

  • 41

    3.住宅財富因素

    4.周遭環境因素。其中又以:(1)巡邏的警察(2)自動警報系統或電子防盜設備(3)

    住宅周遭鄰居(4)住宅較豪華等因素最為竊盜犯所在意。歹徒侵入門未上鎖者佔

    17.2%最多,其次是開窗進入(沒有破壞)16.4%,開鎖進入(未破壞)13%,破

    壞門鎖12.5%,由陽台侵入7%,破壞鐵門6.8%,破壞鐵窗4.9%,破壞玻璃窗戶4.4%,

    尾隨進入4.4%,破壞木板門2.6%,破壞屋頂或天花板1.3%。其他尚有同是行竊、

    按門鈴進入、由冷氣孔侵入、破壞自動警報系統等。作案使用工具者66.5%,以

    使用起子最多,其次是戴手套、使用板手、鋼剪、萬能鑰匙、膠帶、鑽石刀、

    繩索等。

    (五)安全設計概念與實踐(黃富源、施雅甄譯,2007)是英國警察的警政政策

    之ㄧ,其由英國警察首長協會(ACPO)犯罪預防計畫所執行與管理,而

    目的就是希望篩選出預防犯罪的測量評估項目,藉以提高住宅區域安全、

    降低犯罪率與犯罪恐懼感。換言之,這個計畫的本身就是要去創造安全

    又安心的環境,藉以提高生活品質。這個計畫剛開始的目的是要改善新

    式房屋(New Homes)的安全性,而其相關設計原則可以適用到各種型態

    的建築物。

    貳、國外相關研究

    (一)Chambliss & Harry King之經由對於竊盜犯罪者之實證研究亦發現,侵入竊

    盜犯罪者相較於其他類型之竊盜案件犯罪者具有較高之計畫性,此類型之犯罪

    者通常在選取好目標後會對其作案地點做一段時間之實地觀察後再行下手行

    竊;

    (二)Letkemann從研究中發現一些侵入竊盜者除在進入建築物前會事先計畫作

    案方法、勘查出入口及脫逃地點外,並會刻意掌握警察巡邏時段以降低被發現

    之風險。

  • 42

    (三) Newman 之實證研究亦發現,居住環境之物質因子(physical factors)及

    住戶之社會經濟特性(socioeconomic)對於整體之犯罪率均有顯著之影響,但是

    透過適當之建築設計,社交經濟特性之影響因素可降至最低。由以上各學者之

    研究,似乎實質環境之影響力對於犯罪預防具有相當程度之影響力。

    (四)亦有部分學者持反對觀點,如Flower(1987)認為Jacobs 及Newman 太過

    強調空間設計之重要性,相對的低估了社會環境之重要性,部分之研究亦可證

    明實質與社會環境之特性確實會影響到犯罪行為之發生。對於各種要素之研究

    結果發現,雖然欄柵、矮牆或籬笆可用於強化領域概念,但實際上對於阻擋侵

    入竊盜之功能有限,且如果各種柵欄設置過高,產生掩蔽效果,甚至有增加被

    竊的可能性(MacDonald & Gifford,1989);房屋的隱密性則與被侵入竊盜之比例

    呈正相關之關係;四周空曠或侵入竊盜者比較無法藏匿的居住環境,成為侵入

    住宅竊盜犯罪者目標之機會亦相對的降低(MacDonald &Gifford,1989)。為降低

    被發現之風險,侵入竊盜犯罪者通常會以直接從室外觀察、透過對講機、門鈴

    或電話測試等方式,以確定是否有人在家。就相關的研究來看,有人在家之徵

    候對於侵入竊盜防阻功效仍有爭議,惟無人在家的徵候相當明顯時,則被竊的

    可能性就比較高,例如信箱塞滿信件或報紙等,然而,反之卻未必表示被竊可

    能性會降低(Robinson,2000)。

    第五節 文獻綜合評述

    上述研究文獻雖然有其不足之處,但研究文獻著重在研究成果的累積,尤其

    在環境犯罪學方面,已漸漸有不錯佳績,本研究擬將上述優點吸取,並進一步

    改進缺失,由於犯罪發生的原因極為複雜,並非只靠一己之力就可以達到預防

    犯罪的目標,因此有部分學者認為經由環境設計來預防犯罪的成效並不容易評

    估,而且亦有學者認為並非由建築物環境本身之設計特性影響犯罪率之變動,

    而是由建築物實質設施與社會環境特性互動結果所改變。此外,還有可能產生

  • 43

    「溢出或轉移效應」(the spillover or displacement effect),即犯罪者改變其做案方

    法,轉移至其他更適合的地域犯罪或選擇不同之目標或受害者。

    經由文獻回顧可發現,國內外不同學者對於CPTED 之功效亦具有不同之看

    法,因此國外或其他學者於某一地區成功之案例,不一定適用於國內,例如蔡

    德輝及鄧煌發之研究已發現「被竊行為與社區控制無關」,因此對於住宅防竊之

    每一因子,咸認有進一步研究之必要;MacDonald 研究顯示欄柵如果過高,可能

    會增加被竊的機率Robinson 及唐國淵均認為房屋樓層即位於社區中之相對位置

    對於被竊機率均有影響,楊士隆發現警察巡邏次數對於住宅防竊之防止效果有

    限,因此在台灣的環境中,適當的柵欄高度、房屋建築設計緊密程度,購買房

    屋時選擇的位置,警察任務之規劃原則等均認為有進一步研究之必要。以上國

    內外文獻及實證研究,均徧重於侵入社區住宅之研究,對國內社區公共空間相

    關研究文獻甚少。且根據Yin 的看法,環境及個人均與犯罪發生有關,絕不能僅

    從單一面向觀之,故本研究假設個人直接被害有年齡、性別、收入、教育程度、

    職業等主要個人變項及CPTED 的「防衛空間理論」、「情境犯罪預防理論」的環

    境變項,從被害者、被害環境、犯罪者、監控者的角度切入,以期能建構完整

    的竊盜犯罪被害成因及其預防措施。

    雖然經由社區安全管理對於預防犯罪之成效國內外學者看法不同,且無法

    預先估算能夠發揮到何種程度,然而在諸多預防策略面臨侷限之同時,以環境

    設計預防犯罪之觀點仍值得一試,以彌補傳統犯罪預防措施之不足,發揮一定

    程度的功效,尤其在台灣經濟富裕之時刻,財產性犯罪增加,為使犯罪發生更

    加困難,提高犯罪風險,阻絕犯罪機會之環境設計、規劃、管理方案,未來將

    有更大之發展空間,最重要的應該是結合社區資源,去指導民眾建構有效的防

    衛空間,其次才是協助民眾強化住宅的防衛能力而民眾更應該建立社區意識與

    防衛空間觀念,所謂警力有限,民力無窮,住宅防竊除建構建築安全的環境之

    外,若住戶有憂患意識共同防竊觀念則相得益彰,就能有效遏制住宅竊盜案件

  • 44

    的發生。總之,研究上必須以探討相關理論為基礎,讓社區住宅規劃設計在預

    防竊盜犯罪功能上更有實際效用,使得政府機關、建築業者和民眾均能達成三

    贏局面。尤其在都會區之犯罪預防上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或許不久將來會成

    為犯罪預防措施之主流。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之研究方法主要為文獻探討、問卷調查、及深度訪談。首先經由文

    獻探討了解執行保全管理模式與竊盜犯罪預防提昇社區安全管理效能研究之概

    況,接著對兩大面向之相關單位人員,利用問卷調查及深度訪談,以了解社區

    安全管理之經驗與風險,並聽取其所提解決之建議,分析整理後,結合作業風

    險整合軟體(ORMIT v3.0,2010),將社區安全管理的幾個主要系統,作為任務分析

    的輸入項,逐一探討兩個系統執行社區安全管理工作主要的危險,並評估其風

    險等級 ;接著找出控制的方法,進而排序、決策,算出預期平均風險指標,再模

    擬實際執行,算出實際平均風險指標。重複利用 ORMIT)」分析,可以比較前後

    調整控制對策所產生結果的變化情形,並闡述研究方法的選擇、研究設計、研

    究對象、研究者與研究人員、資料蒐集方法、資料分析方法、研究資料的信度

    及效度檢驗等。並據以對現行各主要系統的社區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改善建議。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

    本研究旨在探討「從保全管理模式與竊盜犯罪預防提昇社區安全管理效能之

    研究」,欲了解大台北地區之公寓大廈的保全管理如何及犯罪型態?將透過深度

    訪談與問卷調查來探討。對社區總幹事、社區管理員以及保全人員等進行訪談,

    每個人的經驗和看法又都不一樣所遭遇到的問題也是百百種,所以採取深度訪

  • 45

    談來了解更能得到許多不同面的想法資料並輔以對大廈居民發放問卷等方式,

    來收集居民的看法。

    壹、研究設計

    本研究採深度訪談法和問卷調查,並蒐集相關資料及量化資料,最後統計分析

    資料,來得知現今的公寓大廈與保全的關係。

    (一)第一階段

    首先與每位研究對象進行初步面對面深度訪談,再依其個別經驗進行二次

    的結合深度訪談法之敘事訪談,使受訪者陳述對於自家保全的想法及回顧是否

    在自家有遭遇犯罪事件以及對於現在所居住的環境有何建議。

    (二)第二階段

    由研究者分別針對上述訪談結果以及研究小組所討論之訪談綱要統計整理

    出相關的論點以及額外得知的新訊息,不但對受訪者的想法能有更深入的瞭解,

    且能增加一些新穎的觀點。另外,每次訪談過程中,都要在徵求受訪者的同意

    下進行錄音,而另一名研究者則簡要記錄每次訪談內容,於訪談結束後儘速撰

    寫訪談記錄以避免失真。訪談的宗旨不只是為了增加研究的真實性,為的也是

    使研究對象能說出目前的現象來更深入的了解提昇社區安全管理效能從保全管

    理模式與竊盜犯罪預防面向寶貴的建議。

    圖 3-1-1本研究程序圖圖示如下:

  • 46

    貳、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社區公寓大廈與保全管理模式與竊盜犯罪預防的影響

    關係,並講述其生活周遭所遇到關於保全的事情和想法及是否需要改善等相關

    建議。故本研究的參與者為社區總幹事、社區管理員、保全人員以及大廈居民。

    在大台北地區某公寓大廈方面:

    (一)首先由社區總幹事、社區管理員、保全人員接受訪談。

    (二)接著再由管理員介紹願意接受訪談的住戶進行訪問,訪談人員進行第一

    次簡單面談,以挑選適合訪談研究之樣本。並發問卷給無法接受訪問的住戶進

    行填寫。

    (三)最後統整出最符合本研究之訪談大綱。

    以上本研究對象為管理員與住戶。研究者在說明研究目的和程序後,請同

    意長時間接受訪談並願意作為研究樣本的參與者簽署「訪談同意書」。每次訪談

    以輕鬆自在方式,且不影響受訪者的作息及重要活動為原則。此外,在訪談結

  • 47

    束後,針對訪談內容製作還原對話內容的逐字稿,並且分門別類分析,以利後

    續研究之進行更加流暢,並針對三個不同類型的社區進行風險評估,主要是因

    社區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對人們的生命安全需要受到保護,並探究其共同

    的危險因子。

    故經由文獻的分析深入了解,分析案場所存在的風險,並從人員、環境、

    管理與設備著手來評估研究對象。其評估研究對象應針對熟悉案場的社區總幹

    事施以訪談,並透過 ORMIT 為主要工具進行風險分析,排序風險的高低以作為

    處理危機的優先順序參考,針對各項風險找尋各種危險因子的預防與處